教学体系

      媒体实验与实践中心经过多年的建设,整合出了三大系列的媒体实验教学资源,打造了三个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为本科6个专业构建了跨界创新的人才培养框架,具备了“全媒体覆盖”、“文化内涵与艺术技术紧密结合”、“跨界创新的培养框架”三大特色与创新点。

      (1)三大系列媒体实验资源

      中心依托的艺术与传媒学院有6个本科专业:广播电视学、广告、影视表演、音乐表演;3个专业硕士点:艺术设计、新闻传播、音乐;2个硕士点:设计学、传播学;2个双学位联合培养:德国(魏玛)包豪斯大学、台湾世新大学;1个博士点:设计学。
学院从修订培养方案开始在6个本科专业培养方案中确保50-80 %的课程为实验实践性课程,其中动画专业、音乐表演专业的实验课程占其全部专业特色课程的80%;研究生培养方案中确保项目研究实践操作,如《信息架构设计》、《视觉传播理论与实践》、《综合材料艺术创作》、《电脑音乐制作》等实验课程,占研究生特色课程的60%。

      得益于学院三个一级学科,6个本科专业得天独厚的优势以及同济大学对实验课程重视的传统,中心具有的实验教学资源全面丰富,覆盖了传媒的各个方面包括:新闻采拍、摄影摄像、短片创作、声音设计、电脑动画、互联网+、社交媒体、虚拟现实等,在国内高校中首屈一指。

      为了培养能够适应时代需求,具备将文化内涵与艺术技术紧密结合的创新人才。中心将6个本科专业以及3个学科的资源重组成为媒体文化与创新传播、媒体艺术与创意表达、媒体技术与生产制作三大种类,共计125实验教学模块,共计300项实验项目,并逐步实现实验教学资源在学院内部各专业间共享。此架构是针对艺术与传媒学院包含学科和专业的特点和需要而设计,应对设计学、传播学和音乐表演专业课程学习对于文化内涵、艺术素养与技术基础的需求。

      三大系列媒体实验资源
      (2)三个层次教学体系
      三大系列的媒体实验教学资源每一种类都包含从基础到专业特色再到研究创新的三个层次的实验课程,如下图所示。
媒体基础实验注重培养学生在媒体领域文化、艺术、技术的基础素养与能力,中心已初步实现了此层次实验课程学院各专业共享,以视听语言、摄影摄像、录音技术课程为例,原本是动画与编导专业内独有实验课程,目前已建设为6个本科专业的必修或选修实验课程。
专业特色实验主要为基于各专业与学科知识的特色实验内容,如三维动画、广告策划、影视导演等,这些课程对于人才的专业技能培养,让学生贯通理论与实践,为学生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起到核心支撑的作用。近几年,中心在促进专业特色实验课程的院内共享做出了很大努力,以动态图形设计为例,原本是动画专业内的专业实验课程,现在已共享给新闻、广告、编导等专业为选修课程。

研究创新实验重点强调在具备基础与专业实验能力后,在文化、艺术与技术三大实验方向上进行创新与研究,主要面向高年级本科生与研究生,对同济大学一流学科建设与行业领军人才培养起到关键作用。该层次课程与中心的学生创新实践平台深度融合,通过平台的相关机制互相支撑,在大学生创新项目、赛事获奖、大学生创业上硕果累累。

      三大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

      (3)跨界创新人才培养框架
培养“全媒体”、“技能型”、 “复合型”人才既是时代的需求,也有利于发挥我院多学科的特点与中心丰富的实验教学资源的优势,推动学院三个学科之间的融合, 打破专业壁垒。为了培养人才的跨学科视野与横向拓展能力,中心一方面在积极推动学院内部实验课程资源共享,另一方面经过五年的努力,建构了基于实验课程的跨界创新人才培养框架。

      这个框架该框架由三个跨学科的院级课程组成,在真正意义上打破了专业学科壁垒。大一的理论课程《艺术传媒导论》,由原来的一位老师从头到尾主讲改为30余名老师以前沿讲座的方式,结合各自的科研项目,讲授艺术、传媒领域的最新发展与趋势。大二上的《多学科媒体实验与实践工作坊》,由原来让学生自行联系暑期实践,改为由学院组织密集实践性课程工作坊,让每一位学生根据兴趣学习掌握至少三门实用技术,如摄影、多媒体舞蹈、虚拟现实技术入门。大三的跨学科《项目教学》,由原来各专业一名老师带领项目教学,改为突破专业壁垒,全院老师们自愿申报项目,提出项目团队构成需求,学生自由选择项目,跨学科配合老师完成项目的方式。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webmas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

B 站同济动画官方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