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实验与实践中心经过多年的建设,已形成媒体基础实验、专业特色实验以及研究创新实验三个层次,媒体文化与创新传播、媒体艺术与创意表达、媒体技术与生产制作三个系列的媒体教学实验资源;初步建构起教研结合、校企合作、学生创新和国际交流四大平台,并具备了“全媒体覆盖”、“文化内涵与艺术技术紧密结合”、“自主探究、主动学习的实验室文化”、“理论与实践贯通”四大特色和创新点。
中心将6个本科专业以及3个学科的资源重组成为媒体文化与创新传播、媒体艺术与创意表达、媒体技术与生产制作三大种类的实验教学资源,每一种类都包含从基础到专业特色再到研究创新的三个层次的实验课程,共计125实验教学模块,共计300项实验项目。此架构是针对艺术与传媒学院包含学科和专业的特点和需要而设计,应对设计学、传播学和音乐表演专业课程学习对于文化内涵、艺术素养与技术基础的需求;从而弱化各学科的分界,加强各专业的交流和融合,有效整合各学科,使学院拥有的实验教学资源能够更有效地服务于具有传媒共性的6个本科专业以及三大一级学科的可持续发展。
媒体实验与实践中心实验教学资源构架图
根据学科设置、教学目的不同而设置的实验室架构见下图,分为六大中心。该顶层设计面向未来学科发展、定位于国际领域、依托于我院专业特点与现有资源。其中融合媒体、跨感官媒体、未来影像与未来媒体四大中心依据当前行业与学科前沿的发展,参照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The MIT Media Lab)的交叉开放性课题群结构而构建的。这四个中心均分别由学科带头人或系主任负责整体规划,下属每一间实验室均有专业教授负责日常运行。
融合媒体中心,包括信息可视化实验室、用户研究实验室、虚拟演播室、综合材料输出中心等实验室。依托这些实验室,开设出了《融合媒体报道》、《沉浸式媒体设计》、《用户研究》、《广告媒介策划》等实验课程,将数字媒体技术与艺术与新闻传播学科理论相结合,重点建设“视觉文化传播”、 “社交媒体应用”方面的专业特色实验与研究创新实验课程,主要支撑起学院新闻传播专业学位与传播学硕士点的建设。
未来影像中心,包括非平面影像实验室、计算机动画与视觉特效、数字影音实验室、立体影像放映厅等实验室。依托这些实验室开设出了《非平面影像》、《剧情片创作》、《VR短片创作》、《实验动画》、《三维动画与影视特效创作》等实验课程,重点围绕“视觉艺术创意”、“创作方法创新”方面的专业特色实验与研究创新实验开展建设。
未来媒体中心,包括虚拟现实实验室、电子媒介实验室、交互媒体实验室等实验室。依托这些实验室开设出了《三维交互媒体与三维游戏设计》、《物理媒介与计算》、《数字雕刻》、《创意媒体技术与设计》、《新媒体用户体验》、《可用性测试》等实验课程,重点围绕“前沿数字技术、次世代媒体设计”方面的专业特色实验与研究创新实验开展建设。未来影像板块与未来媒体两个板块主要支撑起了“双一流”设计学学科、艺术设计专业硕士与设计学博士点的建设。
跨感官媒体中心,包括数字音频实验室、混音室、实验剧场等实验室。依托这些实验室开设出了《视唱练耳》、《声音设计》、《表演》、《数字音频艺术》等实验课程。重点围绕“跨知觉模式”、“多感官融合”方面的专业特色实验与研究创新实验开展建设,主要支撑起音乐专业学位以及声音工程类基础实验课程的建设。
基础实验中心包含机房、画室、摄影棚、设备库房等实验设备与空间,由实验中心技术人员负责日常运行,支持媒体基础实验课程,如《非线性编辑》、《摄影摄像》、《视听语言》、《造型基础》等媒体基础实验课程。重点围绕“媒体艺术素养”、“媒体基础技术”方面开展建设,支撑6个本科专业、3个专业硕士点和2个硕士点的人才培养。
创新实践中心包含5个实体空间与配套设备设施、由骨干教师牵头负责,以成果导向为思路进行建设。该基地下属的工作室与研究创新层次的实验教学课程深度融合,把校园文化建设项目、行业顶尖赛事、大学生创业等实践活动引入进实验教学的课堂中,工作室责人教师肩负起各专业、学科的学生创新创业引导与组织工作,经过多年建设,产出了丰硕的成果。
媒体实验与实践中心四大平台示意图
本中心的媒体实验教学所支撑起的四大平台包括:
教研结合平台,依托本中心下属的专业特色实验室。这些实验室均为教研一体实验室,由各硕士生导师牵头负责。所有实验室均对学院各专业本科生开放并配套有本科生实验课程,这种机制旨在合理利用研究型大学的研究体系和研究生教育体系等优质资源,让本科生就可以参与到科研项目与创新研究实验中,让他们在与高年级学长和研究生及教师的相互濡染中成才,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具有知识探究精神的人,打造“自主探究、主动学习”的实验室文化。在这个平台下,努力培养学生尤其是本科生的实验与动手实践能力;实现实验空间与设施在各专业学科中共享;实验教学与实验研究成果共享。
校企合作平台,在本中心与上海市宣传部、新华社、电视台、科研院所、影视广告公司等相关行业领军企业紧密合作的基础上建构,在协同实验师资、共享教学课题、整合技术资源、联合研究项目等方面取得了丰富的合作成果。
学生创新平台,依托于本中心下属的各学生创新基地,这些基地均由各专业骨干教师牵头负责,配备有先进的实验设施,以行业顶级赛事、大学生创新项目、校园文化建设项目等为抓手,通过与实验课程创作相结合、创新学分机制、评奖评优鼓励机制等手段,保障了学院学生在创新创业、赛事获奖上丰硕的成果。
国际交流平台依托同济大学的“对德对欧合作”优势,艺术传媒学院建立起的与德国、美国、香港、台湾、法国、意大利等的境外高校合作关系,以及与在设计与传播方面国际领先的德国包豪斯大学和台湾世新大学的双学位合作,通过实验教师互访、学生互派、双向交流展览、暑期summer school实践等方式,确保实验教学体系与课程能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让我院的设计学在国内占领学科建设和教学的制高点。
四大平台的建设有效保障并推动学院媒体实验教学活动的进行和开展,并促生系列教学成果。这些成果包括:1个全国大学素质教育优秀通选课程、2项上海和9项校级教学成果奖,国际奖项33项、国家级奖项137项、省部级奖项131项、校级奖项45项,各级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62项。(请详见附件2-6-2 教学成果奖获奖情况、2-6-3学生获奖情况)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webmas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