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媒体实验与实践教学中心是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院集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国际交流于一体的媒体创新实践平台。中心一直秉持着以新媒体理念为导向,以媒体文化、媒体艺术与媒体技术融合为抓手,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将教学与实验相整合,是学院进行人才培养最重要的平台,支撑起同济大学的“双一流”学科——设计学与同济大学特色艺术通识教育的建设。
中心目前有53位专职人员、20位兼职人员组成核心人员。分管院长兼实验中心主任为第一负责人,20教授、17副教授。中心下属的实验室与专业教室共计80间,约 4500平米,配套设备设施共计约3290件,近3938万元。中心包含专业教室31间、专业实验室28间、机房3个、琴房12间、影院剧场2个、展厅1个、仓库3间。其中设计学、传播学、动画、广编、新闻、广告相关的实验室与教室集中在同济大学嘉定校区惟新馆;音乐、表演相关的教室与实验室主要分布于南校区第三教学楼与实验剧场。
中心将上述实验室整合为基础平台、融合媒体、未来影像、未来媒体、跨感官媒体、创新基地六大板块;建立了在实验中心顾问委员会指导与中心主任领导下运行组织构架,确保实验室可以操作实施领导层的整体规划;建成了包括非平面影像实验室、虚拟现实实验室、用户体验与用户研究实验室、虚拟演播实验室、动作捕捉实验室等多个国内领先的特色实验室。
同济大学媒体实验与实践教学中心打造了 “三大系列”、“三个层次”、“四大特色”的实验教学体系,共计82门实验课程,566个实验项目,其中包括《图形创意》、《大学计算机基础》等国家精品课程,《文字与版式设计》、《设计素描》、《广告设计》等国家与上海市的获奖教材。该体系有力地支撑起广播电视学、广告、影视表演、音乐表演6个本科专业,艺术设计、新闻传播、音乐3个MFA点,设计学、传播学2个硕士点以及设计学博士点,包括外国留学生在内,每年于实验中心进行学习与实践的学生约750人,中心每年可向社会输送约200名媒体领域的技能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依托中心的六大板块与实验教学体系,学院先后被授予教育部数字艺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与上海市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基地(2014-2017);2017年学院的艺术与设计学科入选教育部“双一流”学科,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得A(2%-5%),在QS艺术设计学科世界排名全球第18名,亚洲第1名;2018年,学院获得上海市宣传部与同济大学部校共建暨院媒合作1500万项目(2018-2020),中心将进一步建设融合媒体实验室。
基于中心教学资源构中心初步建成“教研一体”、“校企合作”、“学生创新”、“国际交流”四大平台。四大平台的建设有效保障并推动学院媒体实验教学活动的进行和开展,并促生系列成果。这些成果包括:1个全国大学素质教育优秀通选课程、2项上海和校级教学成果奖,国际奖项33项、国家级奖项137项、省部级奖项131项、校级奖项45项,各级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62项 ;与上海市宣传部、新华社、上海广播电视台(SMG)、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八研究院以及上海东方广播有限公司等影视广告行业领军企业建立起紧密合作;与德国包豪斯大学和台湾世新大学开展双学位合作,自2014年起,前往德国、美国、香港、台湾、法国、意大利等境外高校交流学生达到178人,来访学生达到87人(详见附件表8-1-1)。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webmas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