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影音实验室

电视节目策划与制作

  课程内容

1. 课程定位与教学目标

       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现代传播意识和国际化视野的、深刻理解新媒体对于广播电视内容生产影响的,能够熟练掌握广播电视创作规律和创作技能,独立创作影视作品并初步具有管理能力的广播电视行业领军人物。本课程是完成本科生电视节目策划规律的传授和节目创作观念塑造的专业核心课程,它是一个统合其它广播电视专业课程的枢纽,是后面的专业创作课和媒介经营与管理、纪实节目创作、电视综艺节目创作、项目教学等课程的前置基础课。希望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不同形态和模式的节目的基因演化规律,知晓节目形态之间的聚合关系和相互联系,使学生深刻认识电视节目演化的规律及节目形态之间的相互联系,深刻认识节目形态与所在媒介的生态环境、掌握资源状况的关系,熟练掌握电视节目策划和评价的方法,初步具有电视栏目创作、频道节目编排、大型报道活动策划的能力,了解节目生产过程中媒体组织流程。为后面的专业创作课、管理课程的学习提供专业理论和认知的基础。

2. 课程内容

本课程教学内容分为8个知识模块,教学学时为70学时。

顺序

知识模块

知识点

学时

1

绪论

1. 当前典型电视节目创作现象分析

2. 视频节目载体生态分析

3. 国内电视节目发展综述

4. 课程的意义

4

2

电视节目策划的基本理论

1. 电视节目的形态和模式

2. 电视节目的分类

3. 电视节目策划的概念

4. 电视节目策划的原则

5. 电视节目的评价体系

6. 电视节目策划的内容

8

3

电视节目策划的宏观层次

1. 宏观策划的影响因素

2. 宏观策划的内容

3. 频道定位(含分组讨论、案例教学)

4. 形象策划(含分组讨论、案例教学)

5. 频道编排(含分组讨论、案例教学)

6. 频道整合(含分组讨论、案例教学)

7. 频道品牌活动策划(含分组讨论、案例教学)

8. 作业总结

16

4

电视节目策划的中观层次

1. 中观策划的影响因素

2. 电视节目的形式系统

3. 中外优秀电视节目分析(含分组讨论、案例教学)

4. 电视节目基因演化法

5. 真人秀节目模式分析(含分组讨论、案例教学)

6. 谈话类节目形态分析(含分组讨论、案例教学)

7. 社会报道类节目形态分析(含分组讨论、案例教学)

28

5

电视节目的微观层次

1. 微观策划的影响因素

2. 真人秀节目显性基因策划

3. 谈话类节目显性基因策划

4. 社会报道类节目形态分析

5. 电视节目的悬念设置

6

6

媒介融合环境下的节目策划思路

 

6

7

互联网载体的视频节目策划新特点

 

2

8

中观层次作业策划总结

 

2

合计

 

70

 

  教学队伍

1. 课程负责人

undefined

 

姓名

王冬冬

性别

出生年月

1971/05

学历

研究生

学位

博士

职称

教授

研究领域

影视创作与研究

院系

艺术与传媒学院

行政职务

副院长

E-mail

10038@tongji.edu.cn

电话

021-69585661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     

  课程名称

课程类别

周学时

届数

学生总数

电视节目策划与制作

专业核心课

4

5

43

纪实节目创作

专业选修课

6

4

28

电视节目写作

专业基础课

2

4

40

智慧型城市与社会专题研究

专业学位课

2

4

9

艺术学研究方法

专业学位课

1

5

12

【教研论文】

1、《媒介融合背景下的传播者能力塑造分析》,唯一作者,《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中国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2013(5)
2、《影视创作能力培养的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研究》,唯一作者,《现代传播》(ISSN 1007-8770,CN 11-5363/G2)(CSSCI来源期刊,新闻传播类A刊), 2017(7)
【教学表彰】

1、2017年宝钢奖优秀教师奖,2017年11月
2、第三届“华语金樽”全国大学生影像节最佳指导奖,2016年12月
3、2016年同济大学师德师风优秀教师,2016年9月
4、2016年首届“汇创青春”上海大学生文化创意作品展示最佳指导奖,2016年5月
5、2017年第二届“汇创青春”上海大学生文化创意作品展示最佳指导奖,2017年5月
6、《将立德树人贯穿艺术专业教育全过程的探索与实践》,同济大学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17年6月,同济大学
【研究课题】

1、文化部文化艺术研究项目:多屏融合背景下网络自制节目的形态及生产模式研究(省部级),主持,2016.9-2019.9
2、上海市决策咨询研究项目:上海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发展现状调查与更新对策研究(省部级),主持,2016.9-2017.9;(已结题)
3、上海市决策咨询研究项目: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的对策研究(省部级),主持,2017.5-2017.11;(已结题)
4、上海市学校艺术科研项目重点课题:媒介融合环境下基于建构主义的影视创作课程教学模式研究,主持,2015.11-2017.11;(已结题)
5、上海市城市发展与管理研究基地2013年自主科研重点课题:上海市民生活理念、方式调研与市民生态文明意识培育研究,(2013-YJ-A05)主持,2013.12-2015.12;(已结题)
6、同济大学文科基金项目:安东尼奥尼诗意电影生成机制研究,主持,2014.1-2014.12;(已结题)
7、同济大学跨学科项目:城市灾难信息应急传播研究,主持,2014.1-2015.12;(已结题)
8、2014年度上海市政府决策咨询重点课题:上海市发展内涵和理念优化调整与城市能级的阶段性提升研究(上海市城市发展研究中心审批),参与,排名第四,负责城市文化及城市文化建设对社会阶层影响的研究,2014.6-2015.4;(已结题)

【学术论文】
1、《新媒体时代网络舆论对社会权利结构的影响研究》,《暨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唯一作者,2018(1)
2、《符号消费视阈下的城市形象影像叙事研究》,《湖南社会科学》,唯一作者,2018(1)
3、《媒介融合环境下的多屏协作节目创作机理及路径分析》,《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唯一作者,2018
4、《纪实与虚构的界限》,《当代电影》,唯一作者,2017(10)
5、《影视创作能力培养的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研究》,《现代传播》,唯一作者,2017(7)
6、《网络社会中地点价值塑造与城市节点发展的关系》,《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一作者,2017(4)
7、《互联网时代纯网综艺节目创作理念分析》,《现代传播》,第一作者,2016(10)
8、《基于网络社会受众观影旨趣的电影诗性叙事分析》,《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唯一作者,2016(4),《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影视艺术》全文转载,2017(1)
9、《安东尼奥尼电影诗性表达特征研究》,《当代电影》,第一作者,2016(4)
11、《当代电影创作中的形象IP研究》,《电影新作》,第一作者,2016(6)
12、《走出新旧媒体交融中的迷茫》,《青年记者》,唯一作者,2016(6)
13、《节点化生活方式的婚姻家庭形式分析》,《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一作者,2016(1)
14、《安东尼奥尼电影诗性表达特征研究》,《当代电影》,第一作者,2016(4)
15、《基于建筑现象学视域的安东尼奥尼电影的空间哲学分析》,《当代电影》,第一作者,2015(4)
16、《节点化生活中社会实践空间的二维性特征分析》,《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一作者,2015(1)
17、《网络社会公众同情形成过程中的媒介作用机制研究》,《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独立作者,2015(6)
18、《当前观影消费逻辑对国产电影创作的影响》,《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独立作者,2015(6)

 

2. 教学团队

姓   名

性别

学历/学位

职 称

在教学中承担的工作

任玲玲

博士研究生

副教授

剪辑指导,媒介生态讲授

方红峰

硕士研究生

讲师

后效指导、电视节目包装及公益广告推广内容的讲授

滕俊杰

大学本科

国家一级导演

电视文艺节目策划讲授

盛柏

博士研究生

助理教授

微观策划讲授、创作指导

朱骏

大学本科

讲师

电视栏目、纯网节目策划指导

李涛

博士研究生

高级编辑

纪实类节目策划讲授

于智毅

硕士研究生

讲师

脱口秀娱乐节目策划讲授

这个教学团队围绕媒介融合环境下电视节目如何策划和创作电视节目才能适应受众不断变化的欣赏旨趣和白热化竞争的节目市场的需要这一任务目标,将策划、制作节目的能力进行分解配置教师资源:王冬冬是双师型教师,不仅具有17年的电视节目策划和创作经验,而且长期致力于新媒体时代的传播规律研究,主要设计教学的基本内容;滕俊杰、李涛两位来自上海电视台的业界资深专家不仅在节目策划和创作上卓有建树,而且长期进行节目创作规律的研究,对于影视创作理论和影视教育有着较高的建树;盛柏老师具有在法国攻读硕士学位的经历和创作背景,对于国外节目的发展有着深刻的认识和了解,负责节目创作指导和微观策划内容的讲授;任玲玲、方红锋、朱骏一直致力于电视节目的创作教学,并且分别在非线性编辑、后效、摄像、导播方面有所专长;于智毅主要研究脱口秀等现场语言类节目。这个团队年龄结构合理,老、中、青相结合,既有创作、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也有具有培养潜质,策划能力强的年轻教师,既有国内的实战经验,又有海外的学习工作背景。包括团队负责人在内,8位教师可以承担实验教学,(实验)师生比例不到1:6。

【近三年来课程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成果及其解决的问题】  

近三年来,在组织课程和进行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一直秉承建构主义教学理念,力求建构电视节目创作的应用理论体系,并在教学中紧跟行业发展的趋势,把最新的(尤其是纯网)节目模式及设计思路传授给学生,并形成他们的国际化视野、前沿性创作思维。本课程基于流程的知识点设计和以CDIO能力导向为基础更有利于学生对电视节目策划相关理论和方法的掌握,而课程中提炼的电视节目基因图谱框架,解决了当前电视节目策划普遍面临的缺乏基本的规律性认识和缺少基本参照路径的问题。并通过建构主义教学模式,通过业界和专任教师联合教学,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在近两年的上海电视节上学生的电视栏目策划获得最佳电视栏目创作提名奖,并有三个策划案被业界启用,获得很好的效果:

  1. 通过双师合作,专业教师团队的实践教学能力得到了保持和提升,大家的教学内容的延伸和学术的深化得到了显著提升,指导下学生实践水平获得了很大提升。王冬冬先后获得第三届、第五届全国大学生体育电影节优秀指导教师奖,2016首届及2017第二届“汇创青春”上海市大学生文创作品展示指导教师奖,第三届“华语金樽”全国大学生微电影比赛最佳指导奖;任玲玲获得2016年第五届金拴马桩奖大学生影像艺术节优秀指导教师奖;王冬冬、方红峰获得上海大学生公益广告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奖;朱骏获得2015年全国大学生暑期实践项目优秀指导教师。

  2. 课程团队教师王冬冬、方红峰获得2014-2016年同济大学本科生学科竞赛“优秀指导教师”;王冬冬获得2016年同济大学育才教育奖励金一等奖;方红峰获得2016年同济大学育才奖奖教金二等奖;王冬冬获得2016年同济大学“师德师风”优秀教师称号;王冬冬获得2017年宝钢奖优秀教师奖。

 

  教学方法

本课程的组织形式采取在不同的知识单元以一位主讲教师为主,结合业界联合导师、分组实践指导教师,将知识模块与节目策划和制作流程对应起来,通过节目策划和制作任务的完成,逐步理解电视节目策划的规律和基本理论,熟悉基于电视节目基因演化而来的策划方法。

  本课程的教学方法采取建构式的教学理念,注重任务环境的建构和流程的把控。将知识点分解在节目创作的流程之中,是学生在学习理论和方法的时候能够有的放矢,有助于他们对说讲授的知识点的理解。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提供的便利条件,根据所讲述的知识点搜索对应的节目进行细读分析,考试采取presentation结合作品展映考核的方式进行,评价采取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两个环节进行。

 

  教学资源

1. 教学建设

本课程主要的参考教材是雷蔚真编著的《电视节目策划》(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和王冬冬编写的实验、实践教学指导教案《纯网节目模式策划手册》。

  在此基础上,已经结合该课程多年的教案和课程负责人基于影片的形式系统和电视节目特征提出的电视节目模式基因组分析方法,以及全媒体环境下媒介融合传播机制,推出具有新媒体时代特征的节目策划与制作的教学案例汇编。教学团队积累了大量的国内、外优秀节目资料,并在教师配备了“天猫盒子”和电视接收设备,结合各视频网站的大量节目视频积累,为学生的扩展学习提供了保障。

  目前,课程团队分别与SMG、中国网络电视台、大连电视台、江苏电视台进行了合作,为学生的实践教学提供了保障,同时保证了课程建构性理念的实施。

 

  考核方式

本课程考核采取节目模式演化分析作业与节目策划文案及作品相结合的考核方式。

内容1:分组对当下流行的主要节目模式的演化路径进行分析,依据所学的节目模式基因组分析方法,在课后进行节目基因分析,并查找资料,找到各基因的遗传、变异路径,并运用媒介与社会的相关理论进行归因分析。考核方法:是先做presentation,再提交分析报告。成绩占总成绩的50%。

内容2:分组依据自己分析的节目模式,设计并制作完成一档电视栏目,并提交样片。样片以展映的方式,并由创作组在展映时,进行Q &.A。根据节目水平与回答的情况评分,成绩占总成绩的50%。

 

  教学特色

课程特色

本课程设计的创新在于:

  1. 在艺术教学中,引入工程上的CDIO能力导向理念,对于该理念在应用范围上进行拓展,结合广播电视艺术的特殊规律,探索面向具体任务环境的艺术规律教学方法。

  2. 构建案例——规律——应用的电视节目创作技法的教学模式。

  3. 首次将策划与创作结合起来,根据新媒体发展带来媒介融合环境的具体特点,从载体形式和生产流程中找到策划目标对创作技能的影响,探讨延长节目生命周期、培育品牌的有效途径。

  4. 建立电视节目创意策划课程的新叙事模式,以建构主义的理念,从课程伊始就明确学生的任务环境,综合运用同伴学习法、群组教学法,建设以策划、创作流程为导向的教学模式。

  5. 在教学内容中,结合纯网节目文本特点,将视频节目纳入到媒介融合的传播路径中,以多屏协作,分屏共时的文本特征作为视角,重新观照视频内容策划原则,提出以服务为导向的线上、线下交互模式作为内容策划的基本出发点。

       目前,国内、外的同类课程主要是分为两个方向,一个是以策划原理,结合案例教学为主,另一个是微观层面的电视栏目创作教学为主。本课程结合负责人提出的电视节目创意基因演化法,从方法和机理两个方面对学生的策划和创作思维方法进行塑造,并从观念和实务两个维度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培养,在国内、外同类课程中属于上乘的。

 

  教学效果

1. 学生成绩

2014年该课程上学生创作的电视栏目获得上海大学生电视节最佳电视栏目创作提名奖;该课程宏观策划和微观策划中授课部分指导学生创作的作品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全国三等奖2项,优秀奖1项,上海赛区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6项,优秀奖11项;上海大学生公益广告大赛金奖2项,银奖1项,铜奖1项,优秀作品奖2项。“创新力、梦想+”上海市高校科普视频大赛优秀作品奖1项;柏林华语电影节入围奖2项。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webmas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

B 站同济动画官方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