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8版
随着科技的发展,传统媒体日渐式微,各种新兴通信和传播工具为基础的新媒体崭露头角。可以说,传统媒体已走到一个转折点,拥有世界上最发达传媒系统的美国也面临同样情形,美国传统媒体“突围”乃属必然。
■聚焦新媒体
美国:打造多媒体全媒体的传播和经营体系
随着科技的发展,传统媒体日渐式微,各种新兴通信和传播工具为基础的新媒体崭露头角。可以说,传统媒体已走到一个转折点,拥有世界上最发达传媒系统的美国也面临同样情形,美国传统媒体“突围”乃属必然。
在美国媒体市场中,新媒体产业成长最为迅速。新媒体广告则是各类媒体中广告额增长最快的部分。2009年初,全美广告市场萎缩,而移动广告、互联网广告等新媒体广告以其沟通效率高、覆盖范围广、互动性强、成本低等优势,逆势增长。
2008年以来,受新媒体和金融危机的冲击,美国多家闻名于世的百年大报停刊转型。2009年3月,有146年历史的《西雅图邮报》成为美国首家只出网络版的大报,一个月后,百年名报《基督教科学箴言报》也正式停止日报印刷,转而改为在线新闻。华尔街的一名评论员说:“纸媒被网络等新媒体逼得走投无路,有点像母亲好不容易把孩子生下来,却反被孩子给掐死了!”
实际上,传统媒体并没有完全走入绝境,只是面临新的挑战。多数传统媒体都在积极转型,以求适应新趋势,从而在新媒体时代“突围”。美联社、《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等媒体都在打造多媒体、全媒体的传播、经营和事业发展体系。
美联社认为,“内容为王”仍是媒体行业的普遍法则,新媒体仍需要通讯社的服务。过去几年,美联社在新媒体领域频频出招。先是建立数字合作社,实现内容整合,为美联社新闻寻找新的数字出版终端和收入源。其做法是把会员报刊的新闻信息内容加以整合,制作出灵活多样的新闻内容便于不同平台使用。这一战略的第一个产品就是移动新闻网。这是一个针对智能手机提供多媒体新闻信息产品的网络平台,它把美联社的国内国际重大新闻与会员报刊的地方新闻相结合,用户可通过移动终端随时随地进入平台获取新闻。
为解决网络上的版权保护难题,美联社还推出新闻Registry平台。利用这个技术平台,美联社可对其所有新闻内容设置标签和版权信息,并能对互联网上所有使用其新闻的行为进行跟踪。任何第三方或用户均可通过新型数字平台和设备找到并使用美联社的新闻内容,同时内容提供商可以从中获知哪些新闻受到读者热捧,并根据用户的喜好来研发新产品,开发收入源。
《华尔街日报》是美国发行量最大的付费财经报纸,2007年6月被新闻集团收购。新闻集团下属的道琼斯公司前首席执行官欣顿曾对媒体说,《华尔街日报》的梦想就是要做到内容收费,而且每个平台上都要收费。如今,这一梦想已基本实现:纸质报纸、网络版、新媒体ipad版本以及专属的金融终端,每一个平台都是利润来源。
《纽约时报》去年年初开始在其网站使用计量收费系统,这个系统允许读者每月浏览一定数量的新闻,超量阅读则需收费。这种计量系统设计目的在于用免费文章吸引读者,读者想要获取更多内容时按量收费。
此外,《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多家媒体去年1月初还集体融资支持一家名为Ongo的公司推出个人订制新闻服务,尝试推行读者付费浏览网络新闻模式,读者每月订阅价格约为7美元。其基本订阅计划包括美联社、《华盛顿邮报》和《今日美国报》的文章,以及《纽约时报》和《金融时报》的部分内容。用户还可以增订《卫报》等媒体的新闻,每增加一处新闻来源需多支付99美分。
(记者任海军)新华社华盛顿4月24日电
英国:推进“报纸+视频+网站”的全媒体发展
销量下跌,广告收入减少,网络时代的传统媒体或多或少都遇到了这样的问题。在社交媒体等新兴媒体夹击下,这些传统媒体如何重新吸引受众的眼球?经历百年风雨的英国传统媒体产业在新时代所走的转型之路或许能提供一点启示。
前不久英国曾曝出一桩丑闻,执政的保守党中有人明码标价出售与首相卡梅伦见面的机会,这是《星期日泰晤士报》的记者通过暗访获得的线索,但许多人却并不是在这份报纸上读到相关消息,而是通过在网络和电视上收看该报记者偷拍的视频画面,第一时间直观了解事件内情。
一份有近200年历史的报纸,通过网络进行视频新闻报道,并获得广泛影响力,不能不说是英国传统媒体大胆突破、丰富报道形式并向全媒体方向迈进的生动案例。
在这个案例中,不同媒体形式所拥有的长处得到良好结合。《星期日泰晤士报》作为老牌报纸,已积累大量深度调查报道经验,得以首先挖出这个重磅新闻,并且依赖它长期积累的公信力,让报道更容易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网络传播令报道效率大幅提高。相关消息在报纸未发行前就被第一时间播发在该报网站上,记者暗访所偷拍的视频随后更是在网络和各大电视台上被反复播放,起到了比单纯一份报纸的文字报道更强的传播效果。媒体曝光率大增,《星期日泰晤士报》这个新闻品牌的影响力自然得到彰显。
传统报纸的经验和专业力量、视频画面的直观说服力、网络的快捷和全球性,共同打造了这样一个重量级的新闻报道。在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的做法并非仅此一家。其他报纸也都不约而同地做出了同样的转型选择。
不论是老牌的《泰晤士报》、行业翘楚《金融时报》,还是《每日邮报》这种常发耸人听闻消息的小报,都在吸纳各种媒体形式的长处,推进“报纸+视频+网站”的全媒体发展。
寻求转型的并非只有报纸,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在网络时代都积极地进行变革。英国广播公司(BBC)也有自己的新闻网站,提供丰富的视频和文字新闻内容,从而完善自己的全媒体构架。
智能手机的普及,让移动网络成为媒体发展的新热点。英国媒体及时跟上了这波潮流,在苹果手机的应用商店中,用户可下载《泰晤士报》、BBC等各家媒体的专属应用程序,指尖一点就能随时获取各类新闻信息。
发展全媒体并非只是简单地吸收和照搬已有的模式,因为这一过程还涉及“水土不服”的问题。比如将报纸内容放到网上后,必然会对传统印刷版报纸的订阅量造成影响。目前,像《泰晤士报》和《金融时报》采取网络版收费的应对策略,但如今的网络上早已充斥各类免费信息,这种收费的做法本身就很难让普通受众接受。因此其他一些大报如《卫报》、《独立报》等仍坚持网络版供读者免费浏览的策略。
无论如何,传统媒体机构云集的伦敦舰队街曾经的繁荣已一去不复返,英国传统媒体如今进行的各类探索和革新,至少让它们在竞争激烈的互联网经济中得以生存下来,并在这个信息泛滥的年代继续保持传统新闻品牌应有的影响力。
(记者黄堃)新华社伦敦4月24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