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弦”与“管”,旋律与情感——星期音乐会第五期

发布时间:2016-03-30 

弦”与“管”,旋律与情感

——星期音乐会第五期


当一首首乐曲在舞台之上奏响,汩汩涌出的,是声音表现出的旋律,是心灵所递送来的情感。




随着“德国音乐周”的大幕落下,星期音乐会的课堂也暂时与两周以来惊艳四座的大表演家们告别。在这一讲的舞台上,配合着张小平老师的讲解和指挥,为我们演出的,是同济大学学生室内乐团。这些来自同济大学音乐表演专业的乐手们所演奏的乐曲为我们带来的触动,并不亚于大型交响乐团。

正式的演奏前,张老师专门为大家介绍了音乐最重要的三要素中的“旋律”——与和声相对应,声音的横向流动即为旋律。五线谱出现后,音乐在可听的途径之外增加了可视的特点,人们可以看到旋律运行的轨迹,具有表现意义的节拍和时值能够揭示音乐情绪以及张力、情感的变化。



旋律就和人的语言一样,有着各式各样的结构,其构成是有骨架的:一段旋律就好比一座房子,它有房梁、墙壁、立柱等等支撑性的部件,也有许多起着装饰作用的部位。无论如何,一条好的旋律一定有条支架,维持整体大的平衡。

为了让大家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些理论知识,张老师还请乐团的第一小提琴为我们演奏,带着大家一同分析了柴可夫斯基《悲歌》中的一个主题。接着,整个乐团便将这首乐曲奏响。




已经熟悉的旋律,加上和声之后,仿佛主人公登上了自己的舞台,将最完备的表演向观众展现。

接下来的莫扎特《D大调长笛协奏曲KV.314第一乐章》,由我校音乐表演专业的修哲同学担任长笛独奏。值得一提的是,古典音乐时期的协奏曲常常留给演奏者一个自由发挥的华彩段落,但是可想而知,即兴演奏出一段和谐悦耳的乐曲是很不容易的,所以实际上,18世纪的很多演奏家自身就是作曲家、指挥家。这也提醒我们,理论研究离不开现场演奏的实践。




库塞维斯基《升f小调低音提琴与室内乐团协奏曲第二章》,低音提琴独奏由音乐系的陶真乐同学担任。浑厚圆淳的音色将主旋律徐徐送出,给人带来低柔安稳的听觉体验。




在由胡天杰进行独奏的莫扎特《A大调簧管协奏曲KV.662第二、三乐章》中,单簧管诉说出流畅而和善的语言,宁静平和。




最后一曲是纯弦乐,格里格《霍尔堡组曲》。室内乐与大型交响乐相比,它们的声部组合差别不大,只是室内乐更加精致、凝缩。所以在听室内乐演奏时,耳朵一定要精细,试着去去听声部递接的关系。




这样的话,你就会发现:乐音,如同流水在不同声部之间荡漾,裹着旋律,挟着情感。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webmas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

B 站同济动画官方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