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第四场音乐会——低音提琴与钢琴三重奏

发布时间:2017-03-28 

25日在建筑设计院报告厅,德国音乐周迎来了第四场音乐会——低音提琴与钢琴三重奏,报告厅内座无虚席,甚至连走道也站满了热情的爱乐观众。第一首曲目由低音提琴首先亮相。由舒曼创作的声乐套曲《诗人之恋》在1840年五月底一个礼拜之内完成,创作与他与克拉拉成婚的那年,可以说是舒曼的爱情日记。舒曼是继舒伯特之后成为代表性的德国歌曲作家,这是他最有名的歌曲集之一。今天由Detmar Kurig教授与Wolfgang Wagenhäuser教授共同演奏的版本中,由低音提琴代替声乐,在低音提琴低沉而又深情的诉说中,我们恍惚看到舒伯特《冬之旅》的失意彷徨,但又不尽相同。舒曼捕捉到男子内心深处的觉察,初恋时的意乱情迷以及似乎在诉说着“爱过而失去,总比没爱过的好。”两位教授对此做出了精确而动人的诠释,德国古典音乐的魅力深深打动了在座的每个人。

海顿是世界音乐史上影响巨大的重要作曲家。他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第一位代表人物,一位颇具创造精神的作曲家。小提琴家Winfried Rademacher、大提琴家Mario De Second以及钢琴家Wolfgang Wagenhäuser教授带来的这首《降E大调钢琴三重奏》不仅继承了海顿的幽默明快的超脱色彩,还融合了德国独有的浪漫主义风格。三位音乐家用乐器和眼神互相交流,如同当年的伯牙子期,再现了高山流水遇知音的佳话。这首旋律优美,带有抒情色彩的乐曲,在三人默契的配合下得以完美呈现。

 约翰内斯·勃拉姆斯被称为德国古典主义最后的作曲家,他的作品《C大调三重奏》继承了某些贝多芬乐章中的非钢琴性质。这首作品以钢琴的强奏开场,琴弦释放出浓烈而又张扬的感情,聆听地可以清楚感觉到其中有一种要求交响曲式表现的深刻欲望,使得这首作品像舒曼所巧妙地形容的那样,仿佛是“带了面纱的交响曲”。整首乐曲都富有激情和创造力,琴弓短促有力地在琴弦上拨动,在钢琴声的伴奏下,大提琴沉稳绵长,小提琴轻快悠扬,你来我往,此唱彼和。演奏家们的激情点燃了全场。音乐冲破了语言与空间的局限,带动了文化的交融和共鸣,一度将音乐会的气氛推向高潮。

德国音乐周交流活动迎来了周末小高潮。曲至终章,观众们的掌声经久不息,音乐家们数度回到台上,接受观众们的喝彩。接下来,德国音乐家们将继续陪我们度过精彩的周末,明天中午和晚上更是有两场值得期待的演出。曲终人未散,让我们一起期待。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webmas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

B 站同济动画官方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