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反腐题材影视戏剧创作的现状与前景”研讨会在同济大学召开

发布时间:2017-11-01 

2017年10月29日,由上海影视戏剧理论研究会主办,《电影新作》《上海艺术评论》协办,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同济大学电影研究所承办的“反腐题材影视戏剧创作的现状与前景”学术研讨会在同济大学中法中心召开。


“反腐题材影视戏剧创作的现状与前景”被列为上海市社联2017年度社科热点“一月一会”项目。在当前国家大力反腐的形势下,深入探讨反腐题材的影视戏剧创作,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会议涉及的议题有:1. 中国的反腐趋势与反腐题材影视戏剧的现实意义。2. 反腐题材影视戏剧的选材和主题研究。3.反腐题材影视戏剧的人物形象研究。 4. 反腐题材影视戏剧与中国清官文化研究。5. 反腐题材影视戏剧的叙事艺术特色,如叙事、情节、细节、语言研究。6. 中外反腐剧的历史、发展及现状的比较研究。

 40多位来自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上海戏剧学院、上影集团、上海星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艺术研究所、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上海电影评论学会、安徽省电影评论学会等单位的电影界的学者、编剧、导演、制片人、编辑、记者汇聚一堂,探讨在当前加大廉政建设和监察体制改革的形式下,反腐题材影视戏剧创作的现状与前景。沪上新闻媒体新华社上海分社、《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澎湃新闻网》的记者对相关问题进行了采访报道。

 开幕式及主题发言由同济大学电影研究所所长杨晓林主持,校党委宣传部部长朱大章、艺术与传媒学院党委书记张艳丽、《上海艺术评论》编辑部主任薛晓燕、上海影视戏剧理论研究会会长周斌先后致辞并做主题发言。

 会议发言的三个阶段分别由周斌教授、王冬冬教授、钟勤教授主持,点评人为李建强教授、徐巍副教授和龚金平副教授。

 中国长三角高校影视戏剧学会会长、复旦大学周斌教授认为深入表现反腐败斗争是文艺家义不容辞的责任。他认为能产生较大影响,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优秀作品少,一是投资人和创作者更多地关注和重视作品的经济效益和商业价值,题材严肃,内容沉重的反腐剧,较少得到其青睐;二是反腐题材影视戏剧作品的剧情内容较为敏感复杂,审查也较为严格,投资人和创作者对创作这类作品也会有一定的畏难情绪。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副会长、上海交通大学李建强教授认为反腐影视创作从当下创作实际看,无论是反腐题材影视创作的指导思想、创作方法,还是审查制度都亟待反思和更新。

 上海戏剧学院研究生部主任厉震林教授和王晶老师以《新中国第一大案》《天狗》《黄克功案件》作为不同历史时期反腐电影的代表,论述这三部电影的表演策略,探讨了在背后影响着反腐电影的表演形态因素。

 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王冬冬教授对形成舆论热点的当下反腐剧形式作了系统分析,认为相对于其他题材的主旋律电视剧,反腐剧天然地符合大众文化的特征,在这个时代容易被关注。


 安徽电影评论学会副会长童家勃认为反腐影视剧也是社会问题题材影视剧,有广泛的社会文化需求,主流思想的倡导永不过时,对作品审查的宽松是历史趋势,审查应规范化、法制化;制作者、资金、播出渠道需要拓宽。

 上海电影集团著名制片人曹钢结合自己的作品《红色康乃馨》和《百姓利益》,对反腐影视的创作提出了具有一线实际操作体会的意见和建议。

 上海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赵建中认为反腐题材影视剧将主旋律的立意与类型片的表现风格融合,可以取得良好的市场反响。

 同济大学钟勤教授认为要从世态人心和人性角度对贪腐现象进行深入剖析,我国反腐影视剧塑造的英雄只有领导干部和政法人员,人民群众只是作为背景,这就给观众一个暗示:普通民众只是反腐败斗争的旁观者而不是参与者。实际上,八项禁令的有效实施除了明规严纪外,应该归功于全民监督。

 同济大学余克光教授从《人民的名义》分析了新时期反腐剧题材和主题的拓展。

 同济大学蒋原伦教授认为文学和戏剧中的清官有一个演变过程,清官是公正廉明,除暴安良的形象,后来的公案小说的出现,侦破案件成为比较重要的内容。所以清官是优秀侦探和公正廉明生活简朴两种形象的叠加。他们智慧机敏,料事如神,同时又是道德的典范和楷模。因此今天的反腐题材有许多历史资源可以借用。

 上海外国语大学副教授、广播电视专业学术带头人王庆福认为,反腐题材纪录片的出现,让普通观众看到国家反腐的力度,并通过反腐的过程的呈现,消除了反腐对普通民众的神秘感,从而搭建其官民互信的平台。同济大学电影研究所所长、编剧杨晓林认为《人民的名义》作为一部现象级的话题作品,若能慎重对待叙事方面的问题,实现主旋律与娱乐化的平衡,政治与市场的平衡,官员与人民的平衡,在内容上和思想传达上便可更臻完美。

 上海财经大学副教授、夏衍研究委员会秘书长徐巍认为香港反贪电影无疑担负了香港反贪体制的实施、法制观念的建构、廉政公署的宣传等工作,客观上为香港的廉政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复旦大学艺术教育中心影视教研室主任龚金平认为反腐影视是对时代人心的折射,成为观察时代的一个切入口。人物在复杂斗争和艰难处境中的痛苦与两难选择让人感动。结局的胜利不能来自于更高的权力层主持公道,也不能来自于过于强大完美的正义方,而应来自于强大个体对于制度的信任,甚至是时代性的必然和人民的呼声。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副编审、编剧陈吉以现实题材反腐剧《高纬度战栗》《人民的名义》和历史题材剧《大明王朝》为例,总结了优秀反腐剧的三点创作特征,分别是故事层面的类型片叙事方式;人物塑造的丰富性、复杂性和饱满性;拍摄层面的戏剧性和意向性影像呈现。她认为反腐剧不能因为害怕审查从而违背艺术创作的规律,同时创作者需要保持一个正确的政治立场和社会价值观。


 上海社科院助理研究员,上海电影产业发展研究中心秘书长刘春认为《人民的名义》中的祁同伟接续了高加林以来的当代文学与文化的谱系,深刻回应了城市化进程中流动青年的精神焦虑,某种程度上成为了“一号人物”。祁同伟的命运沉浮,更为契合当下观众对于“真实性”的想象。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副教授,洪金宝电影工作室编剧王剑认为美国因为有良好的分级制度以及非常专业的编播体制和工业才创造出了那么多优秀的作品,反观国内,由于反腐剧内容复杂,涉及到官场、罪案、甚至一些私生活等方面,这样的内容就不得不考虑全年龄段观看的种种问题。希望国内也能尽快完善审核制度,让导演有更多的空间创作优秀的作品。同济大学讲师,编剧钟琳分析了警察腐败与跨文化电影改编;上海戏剧学院博士研究生卢雪菲讨论了反腐题材影视作品的明星角色建构。上海师范大学研究生刘文博认为反腐题材电视剧纵然在理论上类型未定,却因其巨大的市场需求和潜力,不断从伦理剧、言情剧、青春偶像剧和刑侦剧等其他类型中萃取营养,极大程度上丰富了反腐剧的创作与表达。

 此外,上海交通大学美国电影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严敏、原《上影画报》主编夏瑜、上海电影评论学会秘书长黄一庆、复旦大学梁燕丽教授、复旦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杨新宇、郭泰老师,上海师范大学副教授林国淑、研究生范家瑞、杨非凡,《电影新作》编辑何国威、许洐,上海艺术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博士后谈洁,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博士后罗馨儿,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助理教授、博士后盛柏、方洪峰老师出席了本次研讨会。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webmas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

B 站同济动画官方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