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德国音乐周 | 键音飞扬,双钢琴音乐会于同济与春分邂逅

发布时间:2018-03-22 

    恰是三月好春光,第四届德国音乐周踏春而至。321日晚,首场双钢琴音乐会于一二九礼堂隆重上演,又一次拉开了音乐盛宴的帷幕。同济大学党委副书记马锦明、艺术与传媒学院党委书记张艳丽、院长董华等出席了本场音乐会。

(校党委副书记马锦明致辞)

(艺术与传媒学院学院院长董华主持开幕式)

    校党委副书记马锦明在开幕式致辞中表示,这次音乐周作为我校对外交流的窗口以特殊的展演形式,将专业人士对艺术的独到思考通过活动予以传递,大力促进了校园文化的发展。同时她还对远道而来的德国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并预祝这一次德国音乐周顺利进行。德国特罗辛根国立音乐学院副校长沃尔夫冈·瓦根豪塞先生致辞问候了现场的观众,并表示来到同济就像回到家一样,此次也想用乐声传递话语,为在场各位献上一次完美的演奏。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董华主持了本次德国音乐周的开幕仪式。

(德国特罗辛根国立音乐学院副校长沃尔夫冈·瓦根豪塞致辞)

    随后,轻快舒畅的琴键之声回旋在礼堂之中,双钢琴音乐会正式开演。本场音乐会由哈路卡·瓦根豪塞和沃尔夫冈·瓦根豪塞夫妇二人共同演绎。率先响起的是来自意大利钢琴家、作曲家穆齐奥·克莱门蒂的《B大调奏鸣曲》(作品1a)。穆齐奥·克莱门蒂是最早研究钢琴的特性与功能而进行创作的音乐家,他在钢琴奏鸣曲中运用的力度、手法、曲调的八度进行以及富有动力性的音型等,对贝多芬的早期钢琴奏鸣曲有着直接影响。与海顿、莫扎特等人的不同点在于,他的音乐创作直接受到了巴赫、亨德尔等人的影响。巴洛克时代的复调音乐是克莱门蒂重要的创作源泉之一。

    在观众盛情不息的掌声之中,瓦根豪塞夫妇继续为大家带来了莫扎特、爱德华·格里格的《C大调奏鸣曲》(KV 545)和约翰内斯·勃拉姆斯的《F小调奏鸣曲》(op.34)。《C大调钢琴奏鸣曲》(KV545)写于1788,是莫扎特最后六首奏鸣曲中的一首,也是一首非常著名的小奏鸣曲。此曲明朗可爱,共有三个乐章,第一章为奏鸣曲式,第二章为三部曲式,第三章为回旋曲式。里面突出了莫扎特器乐作品的风格特点,即旋律极富有歌唱性,优美而细腻,流畅而多变化。在他的作品中,即使是最令人感动的段落,或忧郁悲哀或饱含激情也都是听起来和谐与合理的,这是启蒙时代的艺术观念,反映的正是莫扎特追求的艺术境界——用一种完美平衡将一切对立矛盾融解。

    另外一首《F小调奏鸣曲》(op.34)由约翰内斯·勃拉姆斯创作于1864年,是为钢琴和一组标准的弦乐四重奏所作。此曲原型成于1861-1862年间,后勃拉姆斯依此创作为双钢琴奏鸣曲,在舒曼的鼓励下勃拉姆斯又将其改成一部更辉煌、更具交响性的作品。这是一部颇具勃拉姆斯特点的作品,乐曲深沉浑厚、凝重忧郁,是公认的室内乐精品。


    其中,第一乐章以深沉忧郁的简短引子开始,第一主题激情悲壮、雄浑有力,第二主题伤感忧郁、委婉缠绵;第二乐章开始于稳重宁静、舒缓悠远的主题,仿佛在阳光下的密林中缓步而行,密密层林下的光影斑驳,不断变换着形状;且行间,心中又蒙上了薄纱般的忧伤。第三乐章时而自信昂扬,时而舒展优雅;第四乐章以宁静幽暗的引子开始,仿佛黑暗中亮起一缕光明,摇曳着,被更大的黑暗衬托着。

    乐曲最后在简短有力的尾声中戛然而止,德国音乐周首场双钢琴音乐会也随之结束,观众们轰鸣般的掌声,是对瓦根豪塞夫妇高超演绎技巧的认可,也是对哈路卡·瓦根豪塞女士带病坚持演出的艺术品格的钦佩。相信接下来的数场演出也同样能给观众奉上更多精彩。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webmas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

B 站同济动画官方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