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音乐是流动的建筑 | 秦川副教授“解构越深入,结构越宏大”专题讲座

发布时间:2018-05-17 

在第35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同济大学音乐与表演艺术成果展示周举办期间,5月15日下午,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音乐与表演系秦川副教授为大家带来了他在音乐方面的研究收获,给老师与同学们带来了许多思考与启迪,令人受益匪浅。秦老师首先从音乐中的一个普遍而重要的现象说起,即“我们不会把一曲音乐的所有旋律都记住,我们记住的往往只是某一个片段”,他现场演奏了一曲古典音乐与一首现代流行音乐予以举例说明,又播放了《一百首古典音乐的经典片段》的视频使老师与同学们能更好地感受这一现象。

这一现象揭示,音乐同其他自然科学学科一样都有其主题,或者说重要的材料,这进而令人思考,艺术学中的美究竟是什么?理性与理论是否对艺术是无用的?秦川副教授此次讲座的主题由此引出,即解释理论与艺术之间的关系。


秦老师分别从音乐作品的溯源与音乐历史的溯源两个角度对音乐的逻辑进行了分析。他首先从音乐作品的角度展开了分析,以莫扎特的《土耳其进行曲》为例,音乐的主题或者说重要的材料就如同这部音乐作品的种子,它为这曲音乐的其他部分埋下了伏笔,它不断地通过一定的技法、变化生成此后听上去似不相关的材料。从音乐历史的角度,秦老师又对中、西方音乐历史分别进行了分析。他以《黄河协奏曲:保卫黄河》、《喜欢你》、《彩云追月》、《月光奏鸣曲》等为例指出了中国音乐的叙事性、人本位等方面的特点,西方音乐理性、音本位等方面的特点,结合中西方音乐的特点,可以发现,音乐既离不开艺术欣赏的感性,也离不开音乐的逻辑性。

音乐成形的感性逻辑与黄金比例、对称等形式美密不可分,秦老师以《义勇军进行曲》等为例,指出了音乐中存在的数理逻辑性,但他也指出,数理逻辑与艺术逻辑并不完全相同,整体不是个体的简单相加,进而揭示出音乐具有“相似+互补”的逻辑发展特征。秦老师不无诗意地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在最后,讲座之初提出的问题:“何谓美?”也就水到渠成地得到了解答:“阐释音乐既需要理性思辨去发现相似,建立逻辑,以解构的技术分析深入细部形态;也需要感性领悟去寻求互补,感受完形,以结构的认识方式建立宏观印象。从而形成‘解构越深入,结构越宏大’的音乐分析与研究思路。”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webmas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

B 站同济动画官方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