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同载乡村初心,济担振兴使命① | “越音荷风传嘉美,同心同德济通途”浙江诸暨站调研实践活动成功进行!

发布时间:2019-07-09 

 

2018年2月4日,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发布,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全面部署。文件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同济大学,作为我国“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之一,同济人秉持“与祖国同行,以科教济世”的初心,怀揣“同心同德同舟楫,济人济事济天下”的情怀,坚持“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2019年6月底起,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将组织学生前往浙江、江苏、河南、陕西、云南、内蒙古等多地进行专项实习实践,用影像记录生活,用脚步丈量乡村,为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作出艺传人乃至同济人自己的贡献。

 

正值暑期实践如火如荼进行之时,艺术与传媒学院特此推出系列报道,连线实践调研前沿,呈现同济学子奋斗在服务乡村振兴一线的实况,讲述同济青年的初心与使命。

       
       

(左为2018年暑期专项实践合影,右2019年暑期专项实践合影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6月29日傍晚,前往十四都村参加第二届五泄镇荷花节暨周敦颐像落成典礼的游客仍然络绎不绝,这个具有500年历史的省级历史文化重点保护村落又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同济大学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专项实践团队一行师生27人,奔赴浙江省诸暨市五泄镇十四都村开展暑期专项实习实践活动。2018年,在当地乡贤戚艺千女士的牵线下,同济大学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践团队来到十四都村,在五泄镇党委书记徐庆、镇长周艳、党委副书记丁国伟等当地领导大力支持下与五泄镇签约,设立了同济大学实践基地。

 

     
     

(左为2018年双方会谈现场,右2019年双方会谈现场

6月30日,五泄镇党委副书记丁国伟、十四都村党总支书记蒋雪成会同周雪均、周承涛、周涵芳等当地数位乡贤与实践团队的师生进行了交流座谈。五泄镇党委副书记丁国伟向实践团队介绍了五泄镇的历史风貌、发展概况和发展规划,同时也介绍了十四都村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周氏后人耕读传家的家风传统、崇孝清廉的家风文化。十四都村党总支书记蒋雪成向实践团队介绍了十四都村的基本概况、区位优势和丰富的人文历史资源,并聚焦现阶段乡村振兴发展面临的瓶颈问题与师生们进行了交流。

 

 

学院副院长王冬冬教授和党委副书记李睿副教授分别介绍了同济大学“与祖国同行,以科教济世”的初心和实践团队的简况,并就第二次赴十四都村深入开展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专项实践的主题和安排进行了简述。

 

藏绿村是诸暨五泄镇的一个古村落,是周敦颐的后人、周氏家族世代繁衍的村落,这个“万绿藏一坞”的山村已经有500年的历史。在先期开展的实践调研阶段,同济大学的王冬冬教授、柳珊教授、朱骏老师、万珂老师指导实践团队以地点制造、文化振兴为主题词,结合现场踏勘、问卷调查、入户访谈、交流座谈、航拍影像和采访纪实,主要就十四都村的区域现状、产业经济、社会文化、村落建筑、发展规划等展开调研,以期更好地帮助十四都村进行全面的乡村振兴。

     
     

 

周氏祠堂既是十四都村的文化中心,也是宗族文化的体现。实践团队的同学多次来到周氏祠堂,对担任祠堂顾问的周文駼老先生进行了深度访谈,老先生丰富厚重的人生经历和和蔼可亲的态度深深触动着同学们。同时,祠堂管理者陈老先生也热情地为实践团队讲解了许多关于十四都村的历史故事和如今的文化活动现状,让同学们对十四都村的历史与风貌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图为周氏祠堂顾问周文駼老先

 

91岁的周国华老先生是同济的老校友,退休后回到自己的故乡——十四都村生活,听说同济的学生来到村里,特意迎出家门与这些和自己相差近七十岁的“学弟妹”见面畅谈。临别时周老先生握着同学们的手冒雨送到门口,同学们也依依不舍地约定着下一次再回到十四都村看望老人家。同济天下,不忘初心,同济人这次在实践活动中的意外相聚显得格外令人动容。

(图为同济老校友周国华老先生

改革开放曾为不少村民带来了发展致富的机遇。乡贤周雪均先生曾经家境贫寒,二十多年来一直在外奔波劳碌。但作为党员的他,在家乡需要他的时刻,义不容辞地放弃了手头的工程,回到乡里的十四都村,以村支书的身份带领大家,参与到村庄建设的方方面面。在与热情好客的周雪均先生交流的过程中,实践团队的同学们切真地体会到了他对于家乡发展变化的各种感触。更感受到他与村民们患难与共的精神。向同学们描绘了一个生机勃勃的十四都村。

(图为十四都村乡贤周雪均先生

除了对十四都村进行现场踏勘、采访纪实等专业实习,同学们还亲身进入荷塘,体验了一把采莲蓬。纵然因为是第一次体验而跌跌撞撞,但也一次次站起,在当地村民的耐心指导下获得了“大丰收”。同时,实践团队也采访到了莲语农庄的老板周钜南,了解他荷花池的初衷和精神,感受着十四都村对莲之爱,对于廉洁、坦白、高尚的脱俗精神的追求。

图为当地莲语农庄老板周钜南先生

用影像记录美丽的建筑,诉说氏族绵延的厚重历史;用脚步丈量村落全域,共话乡村振兴的全面布局。来自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的实践团队在十四都村的实习实践,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也被当地村民寄予厚望,这是新时代对校地合作共谱乡村振兴战略新篇章的又一次书写。“与祖国同行,以科教济世”的初心始终是同济人的念念回响,“同舟共济,自强不息”的精神鼓舞着一代代青年学子步履不停。

本次专项实践活动由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王冬冬教授、党委副书记李睿副教授带队,柳珊教授、万珂老师、朱骏老师担任专业指导教师,同济大学团委张绣宇老师、同济规划院王祯老师担任社会实践指导教师,徐晓东老师负责保障工作,19名研究生助教和本科生组成跨年级、跨专业的团队进行“乡村振兴”主题的调研实践。同时,央视栏目组对实习实践活动进行跟拍,诸暨电视台等媒体进行了专项报道。此项实践活动已于7月5日顺利结束。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观看诸暨台视频

 

排版丨熊亮

责编丨刘悦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webmas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

B 站同济动画官方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