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么一群人,习惯说放心,哪怕自己事事操心;
有这么一群人,习惯说努力,哪怕已经拼尽全力;
有这么一群人,习惯说责任,哪怕暂时不被承认;
他们在天空,在海洋,在高山,在深谷......
既高居庙堂,擘画复兴宏图;也在基层一线,服务教育事业。
他们是为人民服务战线中的9000万分之一。
他们是中国共产党员。
正值七一建党节,
祝愿党生日快乐!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8周年,我校于今日隆重举行庆祝大会暨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工作推进会,会上还就优秀党务工作者和优秀共产党员进行表彰,我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张娣老师及教工第二党支部书记鞠薇老师获得表彰。
张 娣
个人简历
2002.03-2007.07 同济大学软件学院 组织员
2007.08-2016.06 同济大学软件学院 党总支副书记兼组织员
2016.07-至今 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党委副书记
曾受表彰情况
2011年 同济大学就业工作先进个人
2011年 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建设贡献奖
主要事迹
张娣老师现任艺术与传媒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她自工作以来,始终以党员干部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真情投入党务工作中。
自参加工作以来,她一直从事基层党务工作,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在她的努力下,学院的党员发展程序规范,分布合理,党员的示范作用发挥明显,学院的院风学风良性循环发展。
张娣老师作为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她积极配合学校的巡察工作,督促学院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得以让学院在制度的规范中良性运行。作为学院分管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副书记,平时注重教师意识形态工作的管理,协助学院党委落实好相关工作。
她工作作风踏实、务实进取,积极主动地为学院建设和发展奉献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她乐于传递热情和正能量,关注青年教师的发展,增强了青年教师的获得感、归属感、幸福感,使踏实钻研、精心育人、甘于奉献的青年教师群体不断巩固壮大。
鞠 薇
2000.9–2003.7 英国德比大学 影视理论与创意写作 学士学位
2003.9–2005.7 英国谢菲尔德哈莱姆大学 电影制作 硕士学位
2009.4至今 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 教师
2018.10 同济大学青年教师讲课竞赛(外语组)一等奖
2018.10 同济大学育才奖 三等奖
2018.9 上海市青年教师讲课竞赛(非语言类外语教学学科)三等奖
2018.7 第二届“国青杯”全国高校艺术与设计作品展评 优秀指导教师奖
2018.5 首届全国大学生校园媒体大赛 优秀指导教师
2018.3 “点赞十九大、加油新时代”十九大精神进校园融媒体作品征集评选活动 优秀指导教师奖
2017.12 同济大学宏达奖教金
2017.11 “知行杯”上海市大学生社会实践项目 优秀指导教师
2016.12 同济大学青年教师讲课竞赛(外语组)二等奖
鞠薇老师政治素质较好,自觉在思想和行动上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工作中踏实肯干,努力履职尽责,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作为教工支部书记,鞠薇老师以身作则、团结协作,带领支部成员努力学习、共同进步。作为专业教师,鞠薇老师将立德树人铭记于心,爱岗敬业,认真对待每一门课和每一位学生。在科研方面,鞠薇老师始终高度关注行业和学界的前沿,同时,在自己的研究领域坚持探索,使知识处于不断更新的状态,跟上领域发展趋势,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作为班主任,她在生活和学习上都给予学生必要的关心和帮助。
她还将政治学习与专业实践、课程思政紧密结合,将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落小落细。其带领的师生团队用作品讲述同济人的故事,塑造同济人的形象,传递同济人的精神。
基层党组织建设,更要凝聚更多优秀的“9000万分之一”,汇聚群体智慧,聚力组织建设。近年来,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以承接学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总布局,积极开展党建工作,凝练党建特色项目,利用学科优势强化思想政治引领,坚持文化育人和实践育人,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一、特色项目
我院积极创设“惟新讲坛”,举办“惟新影院”,组建“红色记忆”讲解员团队和“惟新工坊”志愿服务团队,强化党建研究,在学术领域和实践领域加强师生对党的学习,利用学院优势取得累累硕果。
△ 惟新讲坛
△ 惟新影院
二、文化育人
我院先后开展同济版红色歌剧《江姐》的校内外巡演,荣获全国高校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示范项目。同济校史献礼原创舞台剧《同舟共济》讲好同济故事,讲好中国故事,并荣获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在今年上半年我院党支部先后举办“我和我的祖国”音乐会、“激荡青春”五四情景诗朗诵和室内合唱团原创作品《青春中国》。
△ 《江姐》演出剧照
△ 《同舟共济》演出剧照
△ “我和我的祖国”主题音乐会
△ “激荡青春”五四情景诗朗诵
三、实践育人
为响应中央网信办和教育部思政司号召,积极推进十九大精神进校园工作,我院利用学科优势和平台优势,在相关课程中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在《电视采访学》课程中,师生团队策划创作《济遇》系列微视频人物志节目;在《项目教学》课程中,师生共同制作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系列专题片《济忆四十载》;在《融合媒体报道》课程中,师生共同制作以南京大屠杀为主体的系列数据新闻报道;在《数字媒体制作》、《电视节目包装》、《影视特效》等课程中弘扬主流价值观。
在课程基础上,我院师生利用寒暑假实践积极开展“美丽乡村”拍摄实践活动、“乡村振兴”暑期服务实习项目,以及与社区基层党委合作开展的推进“社区治理”社会实践活动等。
△ 《济遇》主题海报
△ “济忆四十载”专题片
△ “南京大屠杀”主题数据新闻报道
△ “振兴乡村”暑期服务实习项目
后续发展之中,我院还将以获批我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首批试点学院为契机,深耕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工程,凝聚基层党务工作者和党员力量,聚精会神做好组织建设,一心一意为代表广大青年学子、赢得广大青年学子、依靠广大青年学子而奋斗。
排版 | 范佳暄
责编 | 甘露顺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webmas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
【嘉定校区】
电话:021-69588661
地址:嘉定校区惟新馆 114 实验中心
【南校区】
电话:021-65980130
地址:南校区第三教学楼511办公室
【电子邮箱】
amlab.tongji.edu.cn
【服务时间】
周一至周五,上午8:00-11:30,下午13:30-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