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在连绵阴雨中与我们挥手告别,夏天已经过去,2019年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暑期媒体实验与实践工作坊也圆满落下了帷幕。
此次媒体实验与实践工作坊为强化学科建设,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创新实践能力,围绕主题角色形象创作和音视频交互程序设计两大板块开展了一系列特色课程。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2019的暑期工作坊所留下的精彩作品吧。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学院奖推出了《龙生九子》的专题比赛。在2019年的暑期媒体实验与实践工作坊期间,同济大学18级动画的学生围绕这个主题进行角色形象的创作。我们特邀国内知名原画设计师陈梅骏进行角色设计指导,金云水与刘芸老师对学生进行数字雕刻与三维打印方面的集训。18级动画学生从零开始,在10天的时间里分秒必争,很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他们在组长刘笑含同学的带领下,进行充分的创意发挥,既有整体的风格,也有各自的设计特色,结合了中国古代文化,创造出了温文尔雅的长子囚牛,活泼好斗的二子睚眦,以及其他性格迥异的七子,融合了他们对中国文化的个人理解与思考。
第一子,传说中对囚牛的描述为“喜音乐,蹲立于琴头”的黄色小龙。故在初始配色中加入了中国传统的黄色作为外套内侧的颜色。其发饰也设定为龙首元素的琴头,垂下的发尾和足下的木屐也参考了琵琶的弦轴。作为长子,对其设定就加入了稳重的黑色与传统汉服两个元素。
为了使设计更加具有现代感和趣味性,其袖两侧开口分别束住三根琴弦。总体呈现活泼又不失传统优雅的大气形象。
第二子,性格刚烈,好勇善斗,故以红色为主色调。睚眦是龙与狼的后代,所以给他加上利齿、狼爪以及狼型面具,再加上一些骨状尖角,更好地体现他擅长战斗的特征。
第三子,传说对其描述为好险又好望,有着龙脉的凤。因其形象常盘踞殿角,所以选择了接近风的犹如玉石般的绿色系,设定中还加入了脖颈上云和披风上的尾羽设计。嘲风披风上绣有凤的图案,下摆为不规则羽毛状,其上手张开则呈现出飞翔的凤凰般的姿态。其形象轻巧灵动,故四肢修长,参考了鹰隼的下足使其不失力量,又于凤凰之子相呼应。
第四子,为龙与蟾蜍所生。所以在设计角色脸部、体态和四肢时添加了蟾蜍的元素。结合蟾蜍本身和其性好鸣常雕于钟钮的特点夸大了嘴部,设计了整体成钟型的衣裤。再者,其居住在海边,简化提炼后选择了更能突出头部平衡重心的渔夫帽。为了使角色更为和谐灵动,添加了蛙型铃铛、钟型挂饰、有水纹波浪感的尾巴。
第五子,形如狮子,喜烟好坐,常设置于宫廷香炉之上。因此在设计上多出运用了狮子的元素,如手,脚和头部,头部主要将元素加于帽子上,给角色增添灵动感。将动作设计为盘腿坐的形式,有宽大的毛边领和飘动斗篷,给人腾云驾雾之感。多运用红色和红色,象征力量与统率。
第六子,对其描述为:“似龟有齿,喜欢负重,是碑下龟”故在体型上寻思设定为可以载负世间万物,其背上背负的也不再仅仅是石碑,更有怪石云雾、山川河流。全身龟貌,腰上缠有锁链,身前佛珠绕过后背,为这位角色增加了更多可读性,并且融入了中国传统对乌龟长寿的认识,使其更形似一位年长仙人。
第七子,传说其形似虎而好诉讼,被立于狱门或官衙。选择了青白色与中国传统红色的碰撞,寓意清正廉洁执法严格。用了虎首使这个角色更具威严与力度,身形也采用了偏敦实的体格增强全身的力量感。腕部有刻有“令”字护甲,象征令牌。胸前的龙首护甲则是参考了传统中国门环,与先前所说狱门、官衙之门呼应。
第八子,似龙形,雅好斯文。故由古代书生形象入手,修之以龙的性征,配以卷轴和毛椎等,示龙之威严而亦有风流儒雅。
第九子,《太平御览》载“海中有鱼虬,尾似鸱,激浪即降雨”,头顶到尾脊长有修长的鱼背鳍,上衣的花纹是中国古时的鱼纹,两边用交叉的线固定,仿的是鱼的侧线,鱼的骨头化用在裙子的上方,而裙摆是仿照激浪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