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共襄如何做好媒体融合发展这篇大文章——2019媒体融合与技术创新论坛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19-11-06 

11月3日,由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新媒体专业委员会和同济大学主办,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全媒体研究院和同济大学国家创新发展研究院/国家现代化研究院共同承办的“2019媒体融合与技术创新论坛”在我校四平路校区逸夫楼成功举办。

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书记处书记冯海青,同济大学党委副书记吴广明,中国记协新媒体专业委员会顾问、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总编辑张燕,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尹韵公,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新媒体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陶韬,中央网信办传播局理论处处长程义峰等,与来自国家信息中心中国区域发展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兰州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上海大学、南昌大学、黑龙江大学等40余家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以及来自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人民政协报、经济日报、中国日报、科技日报、《新闻记者》杂志、新华网、人民网、第一财经、澎湃新闻、字节跳动等20余家单位嘉宾代表,总共120余位出席了本次论坛开幕式。

校党委宣传部、文科办、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等校内部门及院系领导,我院党委书记张艳丽,副院长(主持工作)李麟学教授,副院长王冬冬教授、王建民教授,党委副书记张娣老师以及我院各专业教师一同参加了开幕式活动。

论坛致辞

开幕式伊始,校党委副书记吴广明为论坛致欢迎辞,代表学校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衷心感谢和热烈欢迎。他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刻认识全媒体时代的挑战和机遇,全面把握媒体融合发展的趋势和规律,推进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加快构建融为一体、合二为一的全媒体传播格局。在这一背景下举办本次论坛,共襄如何做好新时代媒体融合这篇大文章,恰逢其时。我校依托学科和人才优势,在全媒体科研和人才培养领域做出了许多尝试,未来还将继续发挥人工智能、城市建筑等学科优势,加强新闻传播与人工智能、区块链、城市建筑、设计等学科领域的交叉合作,培养出媒体融合领域内具有鲜明同济特色的社会栋梁及专业精英。

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书记处书记冯海青在致辞中指出,技术创新背景下的媒体融合已成为一场不容回避的自我革命,媒体融合不仅仅是一个传播命题,更是一道治理命题;也正是在这一时代趋势下,中国记协2018年成立了新媒体专业委员会,一年多来为促进新媒体新闻信息传播事业的繁荣健康发展,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同时,冯海青书记还就本次论坛提出三点建议,表示要继续加强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媒体融合发展重要论述的研究阐释;要加强对新技术的研究,运用信息革命的成果,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要通过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加强对现实问题的研究。

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尹韵公教授代表各参会院校及科研机构为本次论坛致辞,对我校在新闻传播学科建设上所彰显的政治引领性、学术敏感性和实践敏感性表示赞赏,并向与会院校及科研机构代表提出倡议:思考媒体融合是什么、媒体融合的目标在哪里和媒体融合所带来的挑战三大问题,希冀于在座同仁共同努力,寻求到问题的出路。

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李麟学教授代表学院对各位与会嘉宾表示感谢,并以“全媒体视野的传播教育”为主题围绕全媒体趋势、传播学科发展及同济特色人才培养三方面就学院学科建设情况及以主流、交叉、前沿为主线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简要介绍,谈及学院正在以全媒体的视角确立同济新闻传播教育发展思路,先后开办城市传播国际论坛、智能传播论坛等,成立了全媒体研究院,下辖9个研究中心,整合师生教学团队设立9大工作室以及拓展研究生全媒体工作坊、开展“记录城乡”品牌暑期实践等,力图将专业知识辐射社会并在实践中检验知识,检验学科发展。

中国记协新媒体专业委员会顾问、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总编辑张燕女士代表媒体界致辞,她表示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和全效媒体为业界推进媒体融合提供了非常好的实践路径,并结合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的具体实践分享了四点认识:一是要强化阵地意识,进行移动化布局;二是要强化改革思维,推进一体化改革;三是要强化需求导向,进行视频化的发力;四是要强化技术赋能,加强智能化的应用。


揭牌仪式

致辞环节后,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同济大学国家现代化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吴亮为大家介绍了媒体融合与技术创新共建营情况,他表示同济大学在创意、设计、城市、建筑、场景以及新技术的实践方面做了很多的尝试,始终致力于将技术和内容结合起来,在这一主题下才萌生了成立媒体融合与技术创新共建营的想法,希冀于打通新闻理论研究、教学一线、新闻一线三大界面,为培养新时代传播人才而共同努力。随后,他代表论坛主办方宣读了关于成立媒体融合与技术创新共建营的倡议。

本次“媒体融合与技术创新共建营”是新时代媒体融合协同创新项目,由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和同济大学倡议,各级记协、新闻院校、传媒机构、科研院所、社会企业资源共同发起,将依据公开、公平、公正、共建、自愿的原则开展活动。11月2日,在预备会上,40余位嘉宾就“媒体融合与技术创新共建营”展开了专题探讨。嘉宾们表示,共建营的成立将在开展交流互建活动、联合攻关重大理论问题、创新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模式、服务社会总结实践经验和理论经验等方面积极发力,聚合各界力量融通理论和实践。


△ “媒体融合与技术创新共建营”揭牌仪式

随后,中国记协书记处书记冯海青,同济大学党委副书记吴广明,中央网信办传播理论处处长程义峰,中国记协新媒体专业委员会顾问、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总编辑张燕,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尹韵公教授,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同济大学国家现代化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吴亮,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党委书记张艳丽,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李麟学共同为“媒体融合与技术创新共建营”揭牌。李麟学副院长还同上海小邻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裁江志华共同为“小邻通共建社区融媒体中心”揭牌。

△ “小邻通共建社区融媒体中心”揭牌仪式


主旨演讲

△ 新华社新媒体中心技术部主任何强

新华社新媒体中心技术部主任何强以新华社在全媒体时代融合发展的探索经验和做法为例分享了智能化编辑部的建设实践。他还现场展示了新华社AI男女主播、时政动漫制作平台、地空卫星新闻、智能AI眼镜等新式技术创新产品。

△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院长张志安教授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院长张志安教授从平台媒体在中国如何兴起、主流算法推荐的背后技术是什么、未来媒体融合的发展趋势是什么三大问题切入,剖析了平台媒体的兴起与传媒格局的重构。

△ 央广网总编辑伍刚

央广网总编辑伍刚则以“守正创新 畅想传播好中国声音”为题,重点围绕80年成长历史的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从延安窑洞发出的第一声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播等内容分享了翔实的数据及实践案例。

△ 光明日报社光明网副总编辑高赛

光明日报社光明网副总编辑高赛从媒体的公示价值、传播属性以及融合走向三个角度就传统媒体发展现状和跨行业的发展案例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述,并简要介绍了光明网在这一新形势下所作出的举措。

△ 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王建民教授

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王建民教授围绕人工智能媒介的传播形态和在设计上的表现,基于其给平台和用户所带来的改变,重点回答了新形势下受众需要的内容和从机器角度出发媒介产生的机制及形态两个问题。

△ 经济日报新媒体中心主任陈发宝

经济日报新媒体中心主任陈发宝结合经济日报发展实践,分享了他所理解的关于媒介融合发展的四大关键词:使命和任务、竞争与合作、内容与其他、创新与应用,并表示当下如何把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运用到媒体融合场景当中创造新需求满足新需要是紧要之务。

《新闻记者》杂志总编辑刘鹏以“用户新闻时代与专业媒体的作为”为题,讲述了用户新闻时代在接受和生产的形式、情感及行为数据化等方面形塑的变化,认为专业媒体还是要回归本位,回归专业性和专业价值来保持自我竞争力。

△ 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院长门洪华教授

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院长门洪华教授围绕“‘一带一路’中国与世界的互动关系”,从宏观角度分析了“一带一路”其实质是我们面对世界的转型,是中国提倡和国际社会共建命运共同体的“战略之梯”,其同国家区域协调发展和布局优化、中国与全球互动关系、地区内外互联提升一体化等密切相关,在其中新闻传播学科大有可为。

△ 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媒体市场总监赵星

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媒体市场总监赵星代表科技企业分享了讯飞目前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程度和其在媒体领域所做的尝试,阐明了科技企业在基础科研中致力于前沿科技,积极展开产业应用探索的宏伟蓝图。

当天下午还分别以“内容与技术融合之‘道’”“媒体与理论创新之‘魂’”“产业与要素组合之‘变’”“院长论坛”为主题开展了四场平行分论坛活动。与会专家纷纷就新时代深入学习和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媒体融合发展、技术创新前沿和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分享了真知灼见。

△ 平行论坛一:“内容与技术融合之‘道’

△ 平行论坛二:“媒体与理论创新之‘魂’”

△ 平行论坛三:“产业与要素组合之‘变’”

△ 平行论坛四:院长论坛

 

论坛现场更多精彩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webmas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

B 站同济动画官方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