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 70年前,29岁母亲托孤赴死

发布时间:2019-11-15 

“一颗心似江水奔流激荡,乘江风破浓雾飞向远方,飞向高高华蓥山,飞向巍巍青松岗。”

同济校园版歌剧《江姐》将在2019同济大学红色艺术教育季再次隆重献演,现在,就让我们再次温习一遍江姐那耳熟能详的感人故事,共同感受革命先辈激荡的热血。

本文转载自11月14日人民日报公众号。

70年前的11月14日
一位只有29岁的妈妈
慷慨赴死……

那是1949年11月14日
连举起枪口的刽子手也想不明白
这个文静又瘦小的女人
为何宁可抛下年幼的儿子
白白搭上自己的命
也绝不吐露半个字的秘密

她把儿子的照片紧紧贴在自己的胸口
敌人的机关枪疯狂地吐着火舌
她倒在了黎明前最深重的黑暗里

照片上这个年轻妈妈的面孔
我们或许是陌生的
但我们每个人又都认识她
她的名字叫江竹筠
所有人都亲切地叫她:
江姐!

我们对江姐的印象
大多源自电影《烈火中永生》
和那曲最经典的《红梅赞》:
身着蓝色的旗袍一件红外套、一条白围巾
一位成熟而刚强的女共产党员

而真实的江姐
牺牲时才29岁
如果只看这张照片
如果没有那段残酷的过去
她应该就是我们身边经常见到的
恬静年轻的女子
对孩子极尽温柔的妈妈

2019年11月10日
在央视《故事里的中国》的舞台上
江姐在狱中写的托孤信“曝光”
不仅感动了万千观众
更在互联网的世界
感动了亿万网友


2019年11月14日
是江姐江竹筠牺牲70周年纪念日
70年
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70年
江姐的孙子彭壮壮学有所成是哈佛大学高材生
更是年轻有为的归国博士
70年前,江姐狱中的托孤信感人至深
70年后,孙子寄给奶奶的回信
更让所有听过的人
都泪如雨下……

“两岁的孩子
 能记得父母的模样吗”

1920年,江竹筠出生在
四川自贡市的一个很穷的村子
为了过活,母亲带着江竹筠姐弟
辗转逃荒到了重庆

为了减轻母亲的负担
她八九岁时就当上童工
在纺织厂里织袜子
因为人还没有机器高
老板就为她特制了一个高脚凳

11岁,江姐进了重庆的一所
教会办的孤儿院
边做工边读书或许谁也不会想到
仅仅8年之后
这个出身贫寒的小女孩
会成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
年仅19岁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43年,重庆
23岁的江姐接到了一个
非常特殊的任务
与在中央信托局工作但实际身份是地下党员的彭咏梧
假扮夫妻以掩护他的身份

在外人看来
这对小夫妻般配恩爱
但他们很长时间都是
“假夫妻、真同志”

两年多的相处
让这两个有着同样志向的年轻人
互生情愫
1945年,组织批准他们结婚
1946年春天
江竹筠当了妈妈
他们给自己的儿子取名:彭云!

1947年年底
人民解放战争进入关键阶段
11月,夫妻俩即将离开重庆
到下川东组织武装起义
尽管百般难舍
但他们绝不可能把只有一岁多的
儿子带在身边

临行前,江竹筠用一条美制毛毯
给儿子做了一件大衣和一顶帽子
一家三口走进了照相馆
留下了这张唯一的合影……

这是一家三口最后的团聚
几十天后,1948年1月16日
彭咏梧在战斗中为掩护战友壮烈牺牲
敌人将他的头颅砍下挑到奉节竹园镇游街示众
牺牲时,他才只有33岁!

1948年2月
回到重庆的江竹筠
见到了久别的儿子
她把孩子紧紧抱在怀里,哭个不停

那一天,她有些失魂落魄
突然没来由地问挚友、
同为共产党员的何理立一个问题:
你说,一两岁的孩子
他能记得父母的模样吗?

后半夜,何理立听到了
江竹筠压抑着的抽泣
急忙起身问她:你这是怎么了?
这时候
她才再也控制不了自己泪雨滂沱地说:
我的丈夫牺牲了……

然而,让何理立惊讶的是
擦干眼泪的江竹筠
做了一个让所有人都难以置信的决定:
她下定决心重返下川东
到丈夫牺牲的地方继续战斗

尽管组织一再要求她留在重庆
照顾好年幼的孩子
然而,她决心已定:
老彭已经牺牲
我是最了解当地情况
最适合接替他继续战斗的人!

那晚,之所以问何理立
两岁的孩子能否记得父母的模样
是因为此去她已下定了赴死的决心……

他们,倒在了祖国西南
  黎明前最后的黑暗里

1948年6月14日早晨
身在万县工作的江竹筠正在赶路时
突然听到有一个人在喊她
回头一看,原来是冉益智
此人原来也是地下党
掌握着几乎所有重庆地下党的秘密

当时重庆有很多共产党人被捕
江竹筠立刻提高了警惕径直朝前走
就在此时
两名特务已经冲了过来
上前抓住了她
把她押送至位于重庆西北的歌乐山

然而, 与歌乐山这个优美山名相伴的
却是渣滓洞、白公馆
两个军统监狱
恐怖魔窟

江竹筠被抓进渣滓洞的第一天
就被施以酷刑
因为她是彭咏梧的妻子
特务们都认为这个失了丈夫、带着孩子
只有28岁的年轻女子
一定掌握很多关键情报
一定是个突破口!

当特务提审江竹筠时
狱友们很关注
不知道这位身材瘦小
身高只有1.5米左右的女同志能不能顶住敌人的酷刑会不会像刘国定、冉益智等人那样
叛变革命
直到傍晚时分
特务才把江竹筠架回牢房
难友们纷纷隔着牢门向外张望

江竹筠几乎已经昏死过去
十指被竹签子夹得血肉模糊
此情此景,狱友中的年轻人
情不自禁地喊出一声:“江姐!”

从那以后,难友们无论自己的年纪
比江竹筠是大是小
都统一喊她“江姐”

电影《烈火中永生》
还原了江姐受尽酷刑的历史
尤其是那一句:
竹签子毕竟是竹子做的
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
江姐坚定的信仰
刚毅不屈的精神
感染了狱中所有的难友
甚至连特务都私底下议论
这个女人竟然这么刚硬!

《红岩》一书的作者罗广斌
曾在一份报告中写道:
“江竹筠受刑晕死三次
杨虞裳失明月余
李青林腿折残废”

让人敬佩的是
24位入狱的女性(包括两名幼女)
都跟江姐一样
尽管受尽了折磨
却没有一人吐露一个字的秘密
没有一人是叛徒!

作为一个革命者
江姐早就将生死置之度外了
然而作为一位母亲
她最放心不下、日夜思念的
就是儿子彭云

1949年8月
一位年轻的女难友被营救出狱
她对江姐说:你有什么事情要让我办
江姐对她说:如果我有什么不测
这封信就算是我的遗书……

她取出了一支竹筷子
把它磨出笔尖
烧了一小团棉花
和灰土加了水调成墨汁儿
写下了这封“托孤信”……

竹安弟:
  假若不幸的话,云儿就送你了,盼教以踏着父母之足迹,以建设新中国为志,为共产主义革命事业奋斗到底!
  孩子决不要娇养,粗服淡饭足矣!幺姐是否仍在重庆?若在,云儿可以不必送托儿所,可节省一笔费用。你以为如何?
  就这样吧。愿我们早日见面,握别,愿你们都健康!

竹姐
八月二十七

江姐把她最放心不下的儿子
托付给了她从未谋面却最最信任的人:
幺姐谭正伦

幺姐本是彭咏梧的原配妻子
因为地下工作隐蔽性的需要
彭咏梧与家乡亲人失去了联系
直到后来有传闻
幺姐有可能已经在战乱中过世
才与江竹筠结婚

1948年2月
深明大义的幺姐
冒着白色恐怖、带着儿子彭炳忠
来到了重庆从江姐的战友手中
接过一岁零十个月的彭云

江姐信中的“竹安弟”
就是幺姐的亲弟弟谭竹安
谭竹安流着泪看完江姐的来信
他和姐姐谭正伦一起
立刻带彭云到照相馆
拍了一张照片
托人捎给了江姐……

1949年11月14日
特务通知江竹筠“转移”
江姐清楚,最后的时刻到了
她脱下囚衣换上被捕时穿的蓝色旗袍
把她最宝贝的儿子的照片
放在自己温暖的胸口……

特务已经在杂草丛生的
歌乐山电台岚垭
挖好了大坑一阵枪响过后
29岁的江姐和31名战友一起
倒在一片血泊里

仅仅13天后
1949年11月27日敌人预感重庆即将解放
于是从下午四点开始
对渣滓洞、白公馆300多位革命者
分批屠杀……


三天后,重庆迎来解放
白公馆、渣滓洞300余名革命者
只有35人活了下来

就在新中国已经宣告成立
全国人民欢腾庆祝的时间里
江姐,和她的战友们
却没能举着鲜艳的五星红旗
冲出牢房……

他们,倒在了祖国西南
黎明前最后的黑暗里


他们都倒在黎明前
他们是新中国永远的年轻人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
也是江姐江竹筠烈士牺牲70周年
在这个特别的年份里
曾读过那封“托孤信”无数遍的彭壮壮
决定给自己从未谋面的奶奶
写一封回信……

在信中
他这样深情地对奶奶说:

亲爱的奶奶:
我是壮壮,您的孙儿
您虽然没有见过我
可如果你看到我
或许能认出我来
我继承了你的下巴和颧骨
继承了爷爷的眉毛和身材
在爸爸的脸上,在我的脸上
还能找到你们的影子……

奶奶,你离开我们70年了
可你没有被忘记
你也一直在我们的生命里
指引着我们前行

虽然没有见过你的音容笑貌
但是我们的脸上
都带着你的面容我们的生命
是你的生命和爱的延续

你的孙儿壮壮,
写于您牺牲后70年!

70年过去
牺牲的英雄的子女
都已经是白发苍苍
而英雄的面庞
永远定格在青春的模样!

文章转载自人民日报公众号
排版丨熊亮
责编丨刘悦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webmas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

B 站同济动画官方账号